《21岁退休回家种田了》转载请注明来源:多趣阁duoquge.com
第十六章
三天後,林斐在網上購買的茶枯餅和枯草芽孢桿菌也終於到了。
林斐用熱水把茶枯餅泡開,把原本攤成薄薄一層的松針土又聚攏成堆,然後澆在松針土上,並用鐵鍬翻拌均勻。
經過晾曬,松針土當中的蟲子基本已經跑出去,輕易瞧不見。但茶枯水往裡面一澆,隨著泡泡往外溢出,一些細小的蟲子也跟著往外面湧。
「還有這麼多啊?」外婆眼上帶著老花鏡,瞧見地上一個個往外蠕動的小蟲子,直咋舌:「我想著曬了這麼多天,應該沒什麼蟲子才是。」
林斐:「其實用茶枯水澆這麼一遍,也不能完全去除。」
「哪有那麼乾淨的啊,就跟小孩似的,要是天天在無菌的環境裡待著,反而身體抵抗力更不行!菜苗肯定也是這個道理。」外公說道。
還真這樣,就算是大品牌的進口泥炭土,也不能保證土壤完全無菌無蟲。
把加了茶枯水的松針土晾得差不多,乾濕程度達到握住成團,鬆手即散的狀態,就是拿去換盆的最好時候。
林斐在換盆前,又把枯草芽孢桿菌拆袋在土裡拌勻,隨後再拿去換盆用。
外公外婆也來幫忙,外婆還一邊問著問題:「這個枯草芽孢桿菌有什麼作用?」
林斐解釋:「這是一種細菌,有促根的效果,但最重要的是這個細菌繁殖快且對植物根系沒什麼負面影響,之前用熱水把土壤當中的細菌真菌也燙死得七七八八,現在咱們加入這種枯草芽孢桿菌,這種細菌就可以快速在土壤當中繁殖,搶佔其他細菌真菌的生長環境。」
三人協力,也給林斐減少許多工作量。但即便這樣,三千多棵苗的換盆工作,也讓他們從早忙到晚。
還剩下三千多棵苗要換盆,好在是三人齊上陣,流水線工作,林斐負責填土,外婆脫盆打散原有根系,外公則是把小苗種進去。
但林斐對自己種出來的秋葵非常有信心。
他試吃秋葵還挺特別,先啃著外面的皮肉吃,然後再吃裡面的秋葵籽。
上次賣苗後被外孫強塞了五百塊錢食宿費的外婆,一聽過兩天外孫又能賣苗賺錢,高興得直咧嘴,她忍不住問:「下次賣苗你準備賣個什麼價?我去讓你黃三嬸聯繫她弟弟。」
外公他聽得津津有味:「還挺有意思。」
最先到的這家是鎮上最大的種植戶,承包地面積多達一千百多畝,其中一千畝整數種糧食,剩下兩百多畝的零頭拿來建大棚種反季節蔬菜。
經常種秋葵的種植戶,試吃多是隨手撿起一個干嚼。
二老瞬間被說服,外婆直瞇著眼笑:「還是外孫想的周到呦!」
林斐看這茬實在逃不開,只能詳細給外婆解釋了:「咱們的苗情要是讓黃三嬸他們覺得好,自然會推薦給親戚的,所以我打算去找找其他銷路。」
換了盆後,菜苗的佔地面積就一下增大很多,二樓露台擠得很,幾乎每個地方都塞滿了10尺寸的雙色育苗盤。
到了農場,等到農場老闆,林斐直接說明來意,並把秋葵給老闆送去嘗鮮。
這個農場老闆姓胡,名叫胡大海。別看名字裡有個「大」字,但實際他本人卻是個瘦小的身材,皮膚也黝黑髮紅,瞧著像是剛從地裡曬出來的模樣。
這位胡老闆就是隨便從袋中摸一個秋葵,也不管是生還是老,也不管有沒有化肥農藥什麼,直接就往嘴裡送。
「細菌真菌都有種先入為主的特性,這個地盤被枯草芽孢桿菌佔領,其他細菌真菌就很難在這個環境當中繁殖……」林斐簡單講幾句原理。
林斐的運氣不太好,胡老闆隨手摸的這個秋葵有點兒老,顏色也不是那麼明亮翠綠,而是帶著一絲絲暗的深綠色。
也不知道這次能不能成,林斐帶來的秋葵不多,一百多克的樣子。
果然,胡老闆試吃好幾口,像是不能確定似的,又去袋子裡摸了好幾個,每個秋葵上面都要啃一口。
第二天,林斐就從冰箱裡拿出之前放在冰鮮那一層的秋葵,到鎮上找種植戶做推廣。
林斐:「等苗再長几天,再出手一批吧。」瞧著被塞得滿滿噹噹的二樓露台,只能這樣做了。
直到確定品種質量穩定,胡老闆才從剛才不是很在意的態度轉變成認真。
他瞧著林斐,又問一邊秋葵的品種。
其實剛才林斐已經介紹過了,不過林斐也沒多話,很耐心的介紹:「這種秋葵名叫綠箭三號,是綠箭系列最新一代種子。」
但其實,市場上常見的秋葵品種,是優質七號。這是個專門為商業化培育的秋葵品種,高產,適宜密植,少殘果,植株耐冷耐熱性強,抗病蟲能力也不錯。
這個品種優點特別多,但唯一缺點就是不好吃。這個品種的秋葵容易木質化,也就是稍沒注意好,就容易老,吃起來口感不行。但偏偏這種較堅實的外表又特別方便作為商品,進行長距離長時間運輸存儲。
胡老闆在心裡盤算半晌,才謹慎開口:「綠箭這個品種我知道,之前也小規模種過,但種的是綠箭一代。種子公司到現在連二代都還沒推出,就是不曉得你那三代是哪兒來的?」
更多内容加载中...请稍候...
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,若您看到此段落,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,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、畅读模式、小说模式,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,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!
梦里醉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多趣阁duoquge.com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,请尝试点击右上角↗️或右下角↘️的菜单,退出阅读模式即可,谢谢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