除了每天的按部就班上班,姜秋一有空就研究系统的那本“书”。
经过这么多天的翻阅,她已经发现了,这本书只是长着一个书的外表,其实内有乾坤。
准确一点,它不是一本书,反而像是一间填满了养猪资料的图书馆。
从养猪入门,到如何给小猪喂食、母猪做产后护理、阉猪指南……猪的一生全都包括在里面。
如果只是把它当成资料去看的话,对于养猪工作毫无意义,只有在实践中使用它,才能将书本的知识牢牢记住。
姜秋按照书里教的,每天记录每一头猪的饮食、睡眠和体重,过一段时间再翻看,就会发现不同的食物对于猪的体重的增长各有不同。
吃了麸子一类淀粉多的食物,几头猪的睡眠时间会稍微变长。
只吃猪草和野菜,几头猪情绪又会变得相对不那么稳定。
不过淀粉长胖果然是真的,虽然涨的这点重量对于总体来说微乎其微,但如果以后的食物种类以淀粉类植物为主,那几头猪的体重确实会发生质的突破。
简单来说就是多吃就会长胖。
这道理谁都懂,只是如今虽然渡过了荒年,但红星公社不算特别富裕,社员都吃不饱,总不能饿着肚子喂猪。
要想提高猪的重量,就要多喂粮食,现在要解决的就是粮食产量不够的问题。
这就不是她应该思考的事了。
姜秋白天记录,夜里又结合资料自己研究,过了三个月才看完“图书馆”三分之一的书。
她很快就没时间了,因为紧接着秋收就来了。
养猪场给工人放了假——就算不放的话,工人也会请假回家,干脆自上而下统一。
县里的厂子不放秋收假,姜英也就没回来,但狗娃羊娃也都10岁了,加上小春生也懂事,姜家人到不像往常那样劳累。
以前家里孩子多,村里按人头分地,分得地也多,但劳动力就那几个,每年种地都要了老命。
不过以前地里的活轮不到姜秋,老太太担心她耽误学习,在加上姜英上学前也没有跟着收过玉米,于是她穿越两年,第一次正经的下地干活。
这次放假回家,赵玉兰还想让她呆在家里休息,但姜秋总觉得这样下去自己会被惯坏,沉溺于“工人”这个身份之中。
毕竟和家里人相比,她在养猪场的工作已经算得上是“不敢想象”了。
虽然吃的还是粗粮,但一个月也能吃到一次肉——哪怕这肉是肉沫吧,但也是村里人想都不敢想的美事了。
为了从近几个月的享受中清醒,她干脆自高奋勇申请和劳动力一起去收玉米。
赵玉兰阻止无果,只能答应。
不答应也不行,看她闺女这样是铁了心要收玉米去,谁拦着也不管用。
不过她也不咋担心,收玉米这活确实累,估计她闺女干两天就受不了了。
而且她跟大队长都说好了,要是自家闺女坚持不下来,就让她回来休息。
张大队长也同意了,毕竟姜秋是他们村里惟一一个在养猪场上班的工人,这点面子还是要给的。
到不是说姜秋考上工人是一件多么稀奇的事,隔壁两个村也有好几个在养猪厂做工人的村里人,人家虽然觉得稀罕,但也不会特别在意。
但在山前大队就不太一样了,他们这么多年可就出了两个工人,还都是老姜家的。
家里有孩子的,这不就想着多凑凑近乎,以后说不定还能帮衬自己孩子点。
这都是为人父母的一点心思,大家心里都明白,也不会特意点破。
姜秋所在的这个村,村民都是附近逃荒来的,本就没啥积蓄,从前生了孩子也没想过送去学校。
等到招工人发现需要学历了,这才发现自家孩子竟然连参加考试的资格都没有。
在几年前,姜英考上县里工人之前,张大队长也没想过让孩子去县里读书的事。
公社每年都有扫盲课,但老师也都是附近村里的人,有个小学初中的学历,就可以来教他们,他自然也觉得上学不是啥重要的事。
但看着姜家那个聪明的闺女考上工人,在县里吃香喝辣之后,他这心就开始动了。
他好歹是个大队长,家里的人也不少,供孩子念书的钱还是有的,从前是没想过,现在发现了这一条途径,当年就把自家孩子塞进了学校里。
好在他闺女儿子老早之前也读过几年小学,有点基础,再回去就接着之前的年级继续上,今年也小学毕业,考上初中了。
村里像他这样想的人不少,但真能坚持送孩子读书的不多。
张大队长也跟着公社小学的老师家访了好几次,但无奈村里人一句“没钱”,就将他们顶了回去。
这也没办法,没钱是真的,这年头谁家有钱?
于是这么几年下来,村里上学的孩子依旧寥寥无几。
更多内容加载中...请稍候...
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,若您看到此段落,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,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、畅读模式、小说模式,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,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!
小说推荐:《成为神明的我只锤奇观》《一群原神coser穿到名柯世界之后》《从那座韩城开始》【手打小说网】《鉴罪者2》《华娱,从神雕剧组开始!》《黄昏分界》《与仙子们的游戏》【小粉书】《人在华娱,职业奖励是间谍》
多趣阁【duoquge.com】第一时间更新《重生六零做社长》最新章节。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,请尝试点击右上角↗️或右下角↘️的菜单,退出阅读模式即可,谢谢!